张喜斌
教育的本质是习惯的养成,习惯是一个人行为的集中体现,而什么才是好的行为习惯呢?我个人认为,所谓好的行为习惯有标准,无绝对。我曾给自己孩子写过一封“诫子书”,同样也以此为标准教育我的学生,内容如下:
有健康的运动锻炼,免于疾病的折磨;
有积极向上的三观,免于蹉跎一生;
有稳定的情绪状态,免于伤害身边的人;
有爱人先爱己的意识,免于过于委屈自己。
一、让学生眼中有光
经过统计,我们班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,他们的家庭都有不同的问题,包括单亲家庭、父母不合、亲子矛盾等。大部分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,都是初中或小学时受到过打击,他们之前也曾满怀希望,信心百倍,谁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“刺头”和学习懈怠的。他们在某个年龄肯定也想成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也想有所作为。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个例子,就是这七个数字:1,2,3,4,5,6,7。当第一次接触数字的时候,我们记不住哪个是5,总是习惯性地从1开始数,然后才知道。当第一次学习英文数字的时候,我们往往也记不住5对应的单词,还得从one 开始数过才知道是five。再后来,当第一次学习音乐的时候,我们也不知道5对应的是哪个音,只能从do往后数。时间长了,我们慢慢地会熟悉这些曾经的难题,可以一口说出哪个是数字5,5的英文是five,5还可以是音乐里的sol,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在积累,阅历在丰富,心态在成熟。面对种种困难,我们只需要充实度过每一天,静待花开即可。让学生知道以后的路虽险阻,但行则将至,学习和生活时刻都充满着希望,人生是有奔头的。
二、让学生心中有尺
解决了信心问题,基本就解决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大部分问题。在学校规定的行为要求的基础之上,我们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,制定了班规,大家共同遵守,让学生有所敬畏。敬畏班规、校纪、国法,敬畏长者,敬畏人生,敬畏生命。
三、让学生张中有弛
高中是的行为习惯有两个极端,其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和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,整天很压抑。他们不愿分享,不愿与人交流,甚至会做一些偏激的事情。高中本来就很紧张,学生学习也很辛苦,学会放松调节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项重要标志。第三节晚自习快结束的时候,我经常在班里给学生放一些音乐,让忙碌了一天的身心得到短暂的放松,也是一种幸福。通过音乐,让学生知道,生活除了鸡毛蒜皮,还有诗和远方,音乐除了鸡你太美,更有十一月的肖邦!
四、让学生弛中有度
不管是在校期间还是周末假期,我都会建议学生多运动、多出去走走,不到24个小时的周末,一般情况我不会布置作业,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休息休息。但凡事总有个度,周末可以睡个懒觉,听听音乐,看个电影,参加聚会,打打球,但绝对不能整宿玩手机,玩游戏,不告知家长的情况下私自外出。放松是一种调节,而不是无节制的放纵。
让学生眼中有光——有奔头;
让学生心中有尺——有敬畏;
让学生张中有弛——有调节;
让学生弛中有度——有底线。